近日,本田汽车举行关于品牌电动化进程及事业转型的网络会议。会议内容是,本田汽车将全面迈向电动化,并计划在年前纯电车型的产量提高到万辆以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10年本田汽车将投入约8万亿日元研发经费,而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共计投入约5万亿日元,加快品牌电动化的进程。
·本田竟然遭遇滑铁卢?
会中提及,本田在汽车板块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过去扩张路线导致产能过剩,盈利率在年度达到5%的最高点后迎来下降,甚至在年度降低至1%。为了提高盈利率,本田选择关闭位于英国、土耳其等工厂。
其次,在新能源领域中,本田首款纯电车型Hondae的本土售价大约在万日币,而欧洲市场在3万欧元以上,由于定价过高并不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因此,本田希望能够把纯电车型的价格下降至与汽油车相等,从而进一步提升产量、提高盈利率。
为了实现年前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车型的目标,本田从国内品牌远景动力(EnvisionAESC)采购汽车电池,并引用在日本本土市场。
·合作才是硬道理
在车企合作方面,本田计划在年推出两款与通用集团共同开发的中大型纯电SUV(Prologue)。而与索尼合作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将计划在年上市。
除此之外,此前提及的e:architecture平台将计划在年推出车型,而车型产地,将会在武汉、广州、美国建设新的纯电车型专用生产线。
而来到最重要的电池部分,国内市场车型的电池组将与宁德时代合作,而日本本土将由国内品牌远景动力(EnvisionAESC)负责,最后北美市场将从通用集团采购电池,并且在未来成立一家负责电池生产的合资企业。
在会议的最后,本田宣布计划推出两款新能源性能车型。虽然两款车型被车衣包袱,但依照车身线条来判断,两款车型将有可能是S0、NSX的后继车型,并且诞生于e:architecture的四驱/后驱平台。
·万亿日元的投入只为厚积薄发?
说实话,整场发布会的重点除了将生产线、电池供应商等锁定在国内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大亮点,而上述两款新能源跑车,最快也要到年才能实现,毕竟本田自家制的e:architecture平台要到年才能生产车型。
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e:architecture平台尚未推出之前,本田将采用由燃油车“进化为”新能源车型的e:HEV计划,即是延续由HR-V改造而成的广本极湃e:NP1以及东本e:NS1此类操作。由于车型问题,此类做法目前只能引用于SUV车型上。在轿车方面,则加入第三代i-MMD混合动力系统,进一步扩大单一车型的产品矩阵,而即将在国内亮相的,混合动力思域则是最好的例子。
这也是为何本田在年之前,将与通用集团合作的原因,除了能够推出新款纯电车型,其次便是为了“深度合作”后的电池供应部分。而能够让通用集团成为电池供应商的条件,便是合作推出新能源车型。当然,既然能够合作推出新款车型,本田也不甘示弱,携手讴歌一同合作,所以最终才呈现出上述的两款合作车型。
于笔者而言,今年的本田品牌发布会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怯”。源于早期对于新能源市场的忽视,再看到市场热潮以及其他车企相继转型才恍然大悟,等到真正动手打造新能源车型时,可惜已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