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发展之“痛”———分宜发电公司建设循环经济纪实
6年前,分宜电厂面临着“关门”窘境,是什么让这个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老电厂浴火重生?答案很简单,他们依靠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自主创新,走的是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告别三大污染 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笔者慕名走进分宜发电公司,只见这里天是那么湛蓝、水是那么碧绿、空气是那么清新。 走进分电公司2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厂房,笔者看见主控室的电脑上显示机组正满负荷稳定运行。工程技术人员告诉笔者:“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电最大的优点就是可实现增产减污。原来厂里6台小机组同时运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2800吨、烟尘26000吨。现有100MW和2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采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和静电除尘技术,排污总量为年排放二氧化硫小于2535吨、烟尘小于1375吨。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项目建成后排污量经测算为二氧化硫排放量1860吨/年,烟尘排放量260吨/年。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工程建设后,分电公司装机容量为600MW,排污总量为二氧化硫4395吨/年,烟尘1635吨/年,小于原6台220MW机组污染总量”。另外,在水污染方面,由于采取循环利用法,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基本实现污水零排放。 燃烧劣质煤种 原料煤的采供是发展火电的难题之一。江西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但劣质煤、无烟煤储量较为丰富,而这样的煤常规锅炉机组无法燃用,只有这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才能较好的燃烧劣质煤种。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新型、成熟的高效低污染清洁技术,具有许多其他燃烧方式不具备的优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列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分电公司积极燃用来自萍乡、宜春、新余、安福周边地区的低值烟煤和无烟煤等劣质煤。2004年和2005年实际燃煤都在41万吨左右,发电量分别为53137万度和55431万度。燃料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2004年、2005年,仅煤炭就为地方带动约1.1亿元和1.2亿元产值。公路运输占燃煤运输的50%,大大缓解铁路运输压力,机组投产以来一直燃用的是本省煤,即使在2004年煤炭供应和运输最紧张的情况下,该机组全部燃用本省煤,没有出现因缺煤停机的情况,满足了用电需求,保持了运行稳定,保证了电安全。 灰渣也成“宝”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灰口,一辆辆运灰车引起了笔者的不安。这运走的一车车炉灰该会造成多大的环境污染呀!陪同采访的电厂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笔者,这些灰渣因其活性好,成了几个水泥厂抢着要的宝贝,废渣利用已成为分电公司循环经济的一项“杰作”!笔者了解到,分电公司灰渣采用“干排干除”方式,10万千瓦机组年产生灰渣量约为22万吨。由于排出的灰渣活性好,可以应用于建材行业、公路建设中,无二次灰渣污染。同时还节约灰场征地629亩,年节约废渣处理成本300多万元。分电公司与分宜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华厦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双方通过合同的形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分宜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距电厂十几公里,现有产能为150万吨/年,目前正拟扩建日产水泥5000吨的熟料生产线,届时达到年产300万吨的规模。据了解,灰渣掺合比例可达40%,灰渣掺合优于矿渣,可以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实现双方共赢。 公司负责人罗少平信心百倍地告诉笔者,到2007年,分电公司10万千瓦机组年发电6亿千瓦时,20万千瓦机组年发电9亿千瓦时,两台机组发电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而到2007年底3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后,分电公司“国家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基地”“绿色火电之都”的品牌将会更加名副其实。 编后语:火电带来的环保和资源消耗问题,被称为“发展之痛”。然而分宜发电公司却因有幸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火电灰渣、废水、烟尘等三大环境污染难题,留住一片蓝天碧水。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劣质煤、无烟煤,为电厂周边地区无烟煤、劣质烟煤资源找到了一条可供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符合江西能源特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