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年作文里讴歌清洁工人的学生愿意接受一份 [复制链接]

1#

今天和学生讨论材料作文“学生在上学期间在作文上讴歌清洁工人,长大后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从这则材料来看,显然长大后的那个曾经讴歌清洁工人的学生是不愿意接受一份环卫工人的工作。

我也问了班上的同学们,回答也很有意思:

“那哪个愿意呀,又脏又累的!”

“我要是当清洁工人我干嘛还要坐在这学习啊?”

“我愿意!清洁工人又没人监督,可以偷懒,但工资有点低。”

“也没见到清洁工人偷懒,肯定看监控的!”

……

男同学们首先开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点不着调,但也说出了环卫工人工作的特点:用辛苦的体力劳动换得并不优渥的薪资。“那女同学有什么观点?”女生相对比较内敛,希望她们也积极分享。“应该是不愿意的,因为这份工作日晒雨淋的。”“我爸妈会觉得我给他们丢人的。”……女孩子的回答突出了这份职业的另一个特点:受歧视。

我想或许很多人会否认,我们以很友好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环卫工人,配合他们的工作,甚至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积极给予援手,这怎么可以说是歧视呢!歧视是指对人出身、缺陷、能力、缺点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这是带贬义色彩的。其实我要解释一下我说的“歧视”更侧重于以一种不平等的态度对待。这种不平等的态度叫做同情。

余名一线环卫工人平均年龄58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卫办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市区目前共有余名一线环卫工人,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70%都是45岁以上。四县中,林甸县有名环卫工人,平均年龄最小,为50岁,其他三个县的平均年龄均为55岁。某物业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使用高龄环卫工是迫不得已。“《劳动法》有要求,不允许雇佣60岁以上的,可我们实在是招不到人啊,年轻人嫌收入低,待遇差,根本不会来应聘。”目前,我市环卫工人的用工形式有三种,一种是签订劳动合同,人员工资为至元/月;第二种是签订劳务协议,人员工资为元/月;还有一种是临时人员,工资浮动较大,为至元/月。该负责人说,青壮年嫌工资少,不愿意干,马路又需要人打扫,只能招用中老年人上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环卫工人的流动性很大,工作一段时间就离开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是因为身体受不了,有的人是因为子女不愿意父母受累。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近60%环卫工人大多来自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年8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卫办做过一次调查,名环卫工人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数为人,占比58.9%。中学文化人,高中文化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有人。大多数人识字很少,甚至不识字。《市区六千余名环卫工平均年龄58岁环卫工人老龄化应引起重视》

我们的同情来源:

1、环卫工人作为最基层的劳动人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来自生活拮据、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特殊专业技能的人群。他们通过最质朴的方式——辛勤的体力劳动来换取劳动报酬。

2、环卫工人老年化现象严重。平均年龄近花甲的垂暮之人为了生计而别无选择。只有年轻人不愿干的工作才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没有应对信息时代的技术,只有靠着自己的双手来获取收入。

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吗?曾经我看到这样的一幅对比图,图一是一群穿着考究的广场舞大爷大妈;图二是坐在花坛边穿着工服的老人。这副对比图的作者取名为“有退休工资和无退休工资的区别”。中国已经迈入人口老年化的社会,相对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年化,中国的人口老年化有一个突出特点“人老但未富”。

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我的老家位于皖南山区,在老家农村的老人能拿退休工资的屈指可数。青壮年多数在外地务工,家里多是老人孩子。老人们也体谅子女的不易,经常找些临时工,比如在绿化带栽树,工地上做做小工,门卫,环卫等,他们的薪资基本都是按日结算,我想这只是一个缩影,他们笑称自己没啥文化,年纪大,有一点收入总比没有好。我听到更多的不是他们吐槽工作的艰辛,而是笑着说“不累,比起干农活可轻松多了!”

我们的老一辈人他们好多没有受很好的教育,也吃过很多岁月的苦。但是以后呢?还会有人愿意去做这份工作吗?

说实话,扪心自问,我是不太愿意去做这份工作的。原因也是比较世俗的,因为脏乱差,因为薪水低,因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应该传播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是那只是理想,我们讴歌建筑工人,讴歌环卫工人,我们也讴歌航天工作者、医生、科学家……但是我们更愿意自己的工作是后者。

这种情况是否是当今世界的共性呢?发达国家的环卫工人是不是也处于这般尴尬地位,但是似乎不是这样的。

在国外,环卫工人是一个很受爱戴的职业,薪水非常高.打个比方,他们可以说是体力劳动者中收入最高的阶层.一个月约英镑(我在英国),折合人民币4万人民币.其次是清理下水道和建筑工人.而且他们很拽,如果你家的垃圾没分类,或者垃圾袋没弄好漏出来了,就不会给你清理的.我看他们的车也很先进,不跟国内似的那么脏,好象里面就有个机器当场处理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们活得很舒服,没有人嫌弃,如果房子主人碰到还会说谢谢.

原来机器代替人工,难道中国没有这样的机器吗?

美国人力成本太高,多数是有垃圾清理车完成的,开过去,地上的垃圾就收起来了。这种车中国有没有?有,北京的二环以内你也能看到。但为什么不大规模推广?因为这样会造成文化成度不高人的失业。暂时来年环卫工作还是保障不少缺乏较高技能人群的就业的。但现在中国人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环卫工人大多以年龄偏大为主,等他们退下来,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那时候可能中国主要也由机器来环卫了。

我想到的是“存在即有理”。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辛勤奉献在一线的人们,多去理解他们的不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