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
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
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6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杨国儒 韩国烈 孙永昌
单位: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国儒、韩国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呼吸科(孙永昌)
我们1982~1995年间共收治4 483例肺结核,其中发现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65例(1.45%)。均符合以下条件:(1)应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经痰结核分支杆菌和(或)X线胸片等检查诊为肺结核;(2)应用免疫抑制剂前2周内X线检查示肺结核或已治愈的肺结核(8例)。
65例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38岁。入院时间:1982~1985年8例,占同期0.62%;1986~1990年26例,占同期1.69%;1991~1995年31例,占同期2.57%。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剂用量:结缔组织病24例、哮喘20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11例、坐骨神经痛4例、结核变应性关节炎及肺癌各3例。单纯用激素48例。强地松量20~80 mg/d,平均45 mg/d,其中40 mg/d以上30例。激素并用一种细胞*药物环磷酰胺8例,硫唑嘌呤5例,氨甲喋呤1例。环磷酰胺量50~200 mg/d或1 g/m2每月1次,总量3~15 g。硫唑嘌呤50~100 mg/d,总量1.75~7 g。氨甲喋呤15 mg,每周1次,总量300 mg。联用环磷酰胺(400 mg/m2,总量3.6~4.32 g)+阿霉素(40 mg/m2,总量0.36~0.432 g)+顺铂(40 mg/m2,总量0.36~0.432 g)3例。应用时间1月~20年,其中<1月1例,1~3月25例,4~6月20例,7~12月14例,>12月5例。3月以上占60%。结核病类型:浸润型44例(68%)、血行播散型21例(32%)。合并腰椎及骨关节结核14例(22%)、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腔积液各7例(11%)、腹膜炎2例。痰查结核分支杆菌阳性49例、脑脊液3例,结核分支杆菌总检出率为80%。预后:确诊肺结核后采用方案为2HSRZ/7HR或2HERZ/7HR。根据原发病的治疗免疫抑制剂减量至停用者45例,减至最低维持量20例。经治疗后55例好转出院,死亡10例(15%),其中死于结核病7例,死于原发病肺癌3例。
讨论 关于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发生率,Sahn[1]报告1 134例肺结核中发现14例,占1.2%。陈施惠等[2]报告1979~1981年为0.38%,1982~1984年为0.57%,1985年为2.86%。此病发生与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时间有关,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结核病或使体内静止的、临床治愈的结核病复发扩散。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应警惕发生本病。
参考文献
1 Sahn SA. Tuberculosis after corticosteroid therapy. Br J Dis Chest, 1976, 70:.
2 陈施惠,张敦?,王仲元.类固醇性结核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