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于祭祀巫术的描写在印度传统思想中,人的生死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小泥车》是印度古典戏剧中和人类古代文化宝库中一件罕见的写实主义珍品。剧本鲜明的善恶斗争的政治色彩,在世界古代文学中是罕见的,具有巨大的思想意义。
印度诗歌《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既是人类最早的诗歌汇集之一,又是印度现存的最古典籍,全书收诗首,行,计个诗节(即梨俱,其格律后演化成印度颂诗的典范形式)。篇幅约相当于古希腊荷马两大史诗的总和。《梨俱吠陀》中的祭仪诗,广泛地反映了古印度人的宗教观、哲学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对其中丧礼和祭祖诗的研究,尤其是和古代中国丧葬作比较研究,是具有人类学、社会学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助于我们对印度佛教中所谓解脱和涅磐等等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人类思想、社会行为进行深入探索。
《梨俱吠陀》中还有20余首巫师的咒语诗,其中充斥着古人幼稚的幻想或在人们今天看来是迷信的成份,如企图以咒语克制毒虫猛兽、禳灾消祸、辟疫杀敌、获得福寿等等。另有40首赞美奴隶主富豪对婆罗门祭司的布施赏赐的歌谣。较著名的《人的颂歌》,写神肢解人体作祭祀,人的口转化成婆罗门,双手变成刹帝利,两腿变成吠舍,两脚则为首陀罗,以祭司的观点解释了4个种姓的渊源。
《小泥车》思想艺术简析
印度古代戏剧理论的巨著《舞论》,曾将当时的戏剧分成10种主要类型,称为“10色”。按此分类,《小泥车》属于“极所作剧”,即所谓的“社会剧”。这种剧主要以描摹世态、刻画人情见长。《小泥车》以深刻曲折的写实笔致,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见长《小泥车》的成就还突出地表现在其丰富多姿的艺术特色上:
第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围绕着暴政与反暴政的善恶斗争,《小泥车》的戏剧基本冲突逐步深化,各式各样的正反角色顺次而出,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一是以八腊王、蹲蹲儿为代表的执政者集团,一是以阿哩耶迦、春军和善施为代表的被奴役受欺凌损害的民众。围绕着古印度奴隶社会民众反抗暴虐执政者的斗争,《小泥车》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据统计,剧中仅有名有姓者就达34人,其中男角27个,女角7个,尤其对善施、春军、蹲蹲儿、阿哩耶迦等几个主要角色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
善施作为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位理想化了的人物。他出身于豪富的婆罗门商人家庭,常将“海洋般的家业”周济穷人,落得一贫如洗,仍“善行”依然。他慷慨仁慈、正直宽厚、性格豪爽大方。他是善良的化身,具有安贫乐道、刚直不阿、仗义疏财、舍己为人和富有同情心等种种美德,剧本多次赞颂他是“贫苦人民的如意宝树”、“善良人的慈父、学者的镜鉴、嘉行的试金石”等等。应当说,仁善是他性格的核心,甚至对跪地求饶的恶贯满盈的蹲蹲儿,他也坚持要用“仁爱的衷情”放过他。
善施形象的善行、反抗精神、民主意识和以德报怨的思想,奇特地融合在一块,客观上反映了印度古代社会下层民众善良的理想愿望。女主角春军是古代印度下层女子中光彩照人的形象,是个勇敢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典型。她聪慧美貌,热情灼人,虽不幸流落风尘,在官办的妓院里过着豪奢却痛苦的卖笑生活,却执着地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爱情。她敢爱、敢恨,不愿卖笑承欢,渴望摆脱官藉,对所爱的善施热情温馨,对所憎恶的蹲蹲儿冷若冰霜,宁死不从。她的性格不象善施那样显现出理想化的抽象性,而是现实味浓郁,也多一点人物的血肉质感。她与善施的结合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他们的爱情不是狂蜂浪蝶和寻常烟花女子的风流韵事,而是建立在重人品、重美德基础上的互相爱慕,具有历史进步性。牧人出身的起义首领阿哩耶迦在全剧中出场不多,但性格鲜明,意义很大。他斗争坚决,勇敢镇定,富于号召力,是来自民众中的英雄。第6、7幕把他在优禅尼城里的越狱活动写得智勇双全,有声有色。他领导的民众起义以胜利告终,表达了民众对暴政的厌弃,反映了他们对和平自由的幸福生活的憧憬。
从对艺术形象塑造的角度着眼,《小泥车》对当政者阵营的人物八腊王、蹲蹲儿的描写,看来更为成功。剧中的八腊王是个未出场的阴影似的角色,但八腊王的未出场却要比他现身舞台更有艺术效果。全剧处处笼罩着他残暴统治的阴影,形成一种压抑乃至窒息的氛围。国舅蹲蹲儿是全剧刻画得最成功的恶棍形象,这个角色很有“戏”。他是八腊王残暴淫逸统治的化身。蹲蹲儿与八腊王的形象虚实结合,成为剧中恶势力的代表。
蹲蹲儿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肆无忌惮地残害老百姓,蹂躏女子。他“既奸刁又愚蠢,既凶狠又胆怯,既粗野又懦弱、既贪婪又挥金如土,既好色又自作多情,既好卖弄才学又口齿不清,谬误百出,既神经质、易于冲动,常常颠三倒四,却又工于心计,死不解怨。作者似乎想把所有的令人憎恶的东西、可笑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加到他的身上,用尽全力刻划出这个恶人的典型。”在剧中,蹲蹲儿是个仗势欺人、性情乖张的丑角,语言极有特色。
他垂涎貌美的春军,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调戏她,口口声声说道:“俺是个大人物,俺是财神爷,你非爱俺不可”。他在车上扼死春军,非但不以为然,反而自诩:“俺的胳臂粗来力气大,英雄盖世传美名”。尤其典型的是他吹嘘自己与国王的特殊关系的那些话语,如“俺爸爸是皇上的老丈人,皇上是俺爸爸的小女婿儿;俺是皇的小舅子,皇上是俺姐姐的老爷儿”。这些话颠来倒去,都是一个意思,活画出这个既狡猾又愚蠢、既残酷又胆怯、既可憎又可笑的“国舅型”形象。“蹲蹲儿式”或“国舅型”已成为印度日常生活中形容仗势欺人的恶棍的专用名词,反映了这一艺术典型的魅力。
第二,曲折生动的情节发展。《小泥车》的艺术构思比较精巧,剧中明暗两条线索的转换交织,导致了剧情发展上的跌宕多姿、精彩场面纷呈。譬如男女主角的爱情线索发展一俟进入高潮,紧接着就安排了错车事件,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戏剧前半部的爱情线索与后半部的民众起义的线索揉合到一块。两条线索中的各种矛盾集中发展,导致了第10幕的总高潮的形成。另外,各种小故事的穿插,如升军的小泥车,癞蛤蟆的打抱不平,按摩匠的削发为僧,夜游的夜半窃宝,檀香的弃暗投明等等,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情节的发展,而且还为观众展示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第三,大胆的题材和语言革新。《小泥车》取材于印度古老的历史传说,《故事海》以及已佚的《伟大的故事》都有荒淫残暴的八腊王的传说。首陀罗迦大胆地把八腊王侄子阿哩耶迦改写成牧人出身的民众起义首领,并虚构了善施和春军的爱情故事,让破落的婆罗门商人和低贱的妓女成为男女主角,一反古代印度戏剧传统让帝王神仙等有身份的人物当主角的写法,情味上与印度古典戏剧重复两大史诗题材、刻意表现才子佳人爱情的传统迥异其趣。
那种奴隶主当局内部的王位之争和平凡的爱情故事在作者大胆的艺术创新下,却成了一出思想新鲜深刻、结构严谨精巧、情节丰富多姿的伟大戏剧。在语言方面,也同样显示出作者大胆创新的精神。印度古典戏剧对语言颇为讲究,按舞台传统,高级种姓男人说梵文雅语,女人和低级种姓男人讲俗语,舞台上不能表演猥亵的动作。“《小泥车》打破了传统惯例,让下层人物操梵文雅语,上层人物操梵文俗语。如春军是妓女,种姓是奴隶,她在很多场合下说的是梵文雅语。而国舅蹲蹲儿满口都是粗俗的话”。《小泥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年出版,中译者吴晓铃。
结语
《小泥车》以深刻曲折的写实笔致,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见长。它通过对广阔而复杂的社会历史画面的描写,暴露了执政者的荒淫残暴,反映了印度古代民众推翻暴政的斗争,热情地讴歌了春军与善施对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小泥车》流畅质朴的语言为戏剧冲突、人物性格的表现增色不少。作品表现不同身份、地位、场合的人物时,注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春军的热情如火、善施的慷慨、蹲蹲儿的神经质和色厉内茬,阿哩耶迦的勇敢镇定,在戏剧语言上都得到了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