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是一个好后生,干活勤快,为人又正直。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奋发上进实现了脱贫致富的伟大理想。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孙少安身上的一些局限性也限制了他情感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性与个人的局限性相交融,造就了这样一个可悲可喜的角色。他在个人情感上充满了一定的软弱性,他似乎在客观现实面前退却了,放弃了。这是他性格上面最大的不足之处。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的爱情,在婚姻上,他是弱小的,他随了大流去相了亲。却不知道这将会给自己和另外两个女人带来怎样的痛苦。
然而他又是奋发向上的,勇于牺牲的一个后生。他为了自己的家,倾尽心血。十三岁便辍学回家帮助父亲一起养家,一起供弟弟妹妹们继续读书。他自认为他的弟弟妹妹们读成了书,就是他读成了书,一样能够光耀门楣。只是他忽略了不读书对自己的感情未来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便可从孙少安对待感情的局限性,以及在时代的发展下的进取性来谈谈孙少安这个人情感的失败,以及事业的成功。
01
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受孙少安个人局限性影响而走向破灭
自小,孙少安便和润叶一同长大,他们知根知底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也满载着最纯真的情愫。一起读小学的他们,惺惺相惜。少安为保护润叶和皮肤润叶的同学们打架。而当少安因为裤子后面破了洞之后遭到了群嘲的时候,润叶偷偷的拿来针线准备为少安缝补。
润叶对待少安,一直都是一片赤诚之心。但是少安的思想中十分明确自己与润叶存在阶级差别。
润叶是父亲是队里书记,二爸是县里的领导。但是少安只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在情感上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是终止在他辍学以后。他个人不能接受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
现实是读书真的能够改变人的思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一方面,弟弟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感情就很值得少安学习。他们能够读懂彼此的思想,坚守着共同的爱好。
能够成为彼此思想上的依靠才是最坚固的情感。只在这一点上孙少安就失败了。他败就败在自己不能够在个人情感上勇于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
润叶给少安写了一封信:
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咱们慢慢再说这事。——润叶
这是润叶第一次直接表明了心意,她是期待少安给一个确定回复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这个依然保有落后思想的农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侧面烘托出了少安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他爱润叶,却没有勇气去爱。他那保守的思想,让这段纯真之恋走向了破灭的道路。美好爱情的成功,在于思想的统一与勇气的坚决,缺一不可。
就像岩井俊二所说: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
但凡少安勇敢踏出一步,他和润叶一定是有所结果的。现实却是他的墨守成规,让他错过了生命里曾经最美丽的一段感情。
02
孙少安发家致富的原因在于他敢于拼搏,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尤其可嘉
多数平凡人的生活都是充满坎坷的,一帆风顺只能是美好的祝愿。但是困难的天敌是勇于突破的毅力,少安正是拥有这股毅力的人。
①对于家庭的奉献牺牲精神
但他能抱怨命运吗?能后悔自己回来当个农民吗?不,他不抱怨,不后悔,也不为此而悲伤。他要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而且要对少平和兰香的前途负起责任来。
在家庭方面,少安充满了强烈的个人牺牲色彩。他完全忽略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想法,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建设上来。他甚至觉得能够为家庭付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种伟大而平凡的付出,得到了命运的垂青。是的,生活给了他无尽的磨难和贫困,但他绝对不能够像悲惨的生活俯首称臣。他要反抗,他要拼搏,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家庭情况渐渐好了起来。
少平完成了高中学业,当了民办教师,挣得工分和少安一样多,甚至还有几块钱的补贴。这极大的改善了家中窘迫拮据的生活水平。而另一边,兰香考上了一所大学,彻底摆脱了这旧时代刻在他们身上的耻辱。他们再也不必过那种低人一等的生活了。他们奔向了幸福的道路。
可以说,没有少安这种无私忘我的付出就没有整个家庭的最终崛起。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渺小,但是为爱牺牲的力量却是巨大的。
②身为队长,对村民的无私付出
因为大家知道,用眼睛量过的地,只能多不会少。孙少安也清楚这一点。他正是想用这种办法,给社员扩大一点自留地。
孙少安当队长,就是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面安排养猪任务,家家户户都感到很为难很头疼。只有孙少安通过自己小小的能力给农民们多争取了一些自留地。他突破了局限性,充满了真正的革命精神。这种最朴实的心态,让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了发家致富的伟大理想。
他在听说安徽那边已经有人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也决定通过这种手段来改善农民生活。虽然最终这项提议没有被通过。但也侧面反映出孙少安这个人,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能够从一些细微的形式中发现历史大潮流,在这方面,他的思想充满了进步性。最能够捕捉到历史趋势的人最能够开创新世界。
孙少安就是那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他是一个一心一意扑在农民身上最伟大的公仆。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了村里响当当的人物。期间,他也遭遇了田福堂的别有用心,耻辱让他有心灰意冷的迹象,然而骨子里的倔强和坚强有让他重新抬起了头,昂起了胸。
他甘愿为人民服务,他甘愿这一腔热血撒在他热爱的家乡土地,哪怕为此付出劳累付出尊严,他也不会低头认输。
他代表了那一辈人中最朴实的奉献精神,对于后来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3
自身的局限性和时代赋予他的进取性让孙少安这个形象更为饱满和真实
爱而不得的润叶是孙少安生命中永远无法忘怀的痛处。现实的困境可以通过勤劳来改变,但是思想的守旧却无法用双手来扭转。
他是爱润叶的,这段感情最毫无杂质的爱。但是他不能够接受两个家庭的经济悬殊。这一方面又能看出孙少安身上的“大男子主义”,如果润叶也是穷人家的女子,他一定会娶她回家。但是他骨子里又不愿意承认润叶的优秀。一个人泥腿子农民,一个是公校的老师,这让别人怎么看待呢?一个西北大汉是万万做不到女强男弱的。
对啊,这才是他最大的局限性。哪怕他是个为了家庭亲人和百姓无私付出的英雄,也不能遮掩住他思想上的禁锢。那些新思潮,只是表面的认可,骨子里依然是传统的,懦弱的。
但他又终究在时代的持续前进之下,摸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他是个坦诚可靠的农民。身上具备了农民最本质的特质:踏实肯干。他又冲破了一般农民的见识短,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他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一个被时代塑造出来的成功的农民。
他的进取性以及最终的成功是在社会的推动下实现的。没有时代的好发展,也便没有孙少安的好发展。
因此,孙少安的人物刻画丰富而现实。每个人都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过去的影子。不管是思想情感的局限还是顺应大潮流的进取,都是我们活生生的每个人的缩影。
若他能够真的敢于突破自我设定的角色,不拘泥在迂腐的思想框架下。他将不只是一个成功的农民,还是一个拥有自由爱情的新新成功农民。
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真实苦难的世界,更是一个积极和励志的世界。它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即便放到时隔数十年的今天,也依然不会过时。路遥先生用孙家兄弟的故事,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是值得许多平凡人学习的!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本书仿佛一部恢弘的史诗,凝聚着雄浑的社会交响、宽阔的人性胸怀、绚丽的人生色彩和丰厚坚实的苦难底蕴,老辈人厚重而沉实的人生苦难,年轻人浪漫瑰丽的人生想象和朝气蓬勃的行动能力,以及从生活中得来的人生思考,成就了这样一个犹如黄土高原般起伏变化、又如大河般壮阔雄浑的文本。
主人公孙少平,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务实,勇于听从精神的召唤。无论是吃着高粱面馍、喝着剩菜汤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的农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后的打工生活,孙少平身上都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他在苦难中成长。
每种苦难都那么折磨人,孙少平不仅不躲避它们,反而主动地走向它们。这个寒门子弟收获了可贵的精神价值-心忧天下而且自立自强。他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得到的指教都源自于书籍,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治愈了他的苦楚。
就像作者路遥说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我们不能迷失于平凡的生活中,平凡的背后有着激情澎湃,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相信自己,平凡的你在平凡的世界中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要是你也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就能带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