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民国时期的国号“中华民国”也简称中国。再之前的历朝历代中,并无哪一个政权把“中国”当做正式的国号,而“中国”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语境下,其含义也各不相同。
京师、首都
民亦劳止,汔(qì)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民劳》
意即人民已经很辛苦,也该求得小康生活了。施惠于京师百姓,也同时安定四方诸侯”。《诗经》注释:中国,京师也。事实上该诗第三段即以“京师”代替了中国。另外“小康”一词即出自这里。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诗经·大雅·民劳》
又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孟子·万章》
大意是尧死后,舜避让尧子丹朱到了黄河以南,但天下人都敬仰舜而不趋丹朱,说明是天意,舜这才到中国即王位。这里“中国”也是指的“帝王之所都”。
京畿、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tiáo)如螗(táng),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bì)于中国,覃(qín)及鬼方。——《诗经·大雅·荡》
文王说:可叹啊殷商!百姓如蝉一般哀嚎,心里像沸羹一样不安。大小官吏都已背叛,你还是不走正道。对内激怒于中国人民,一直扩散到偏远的鬼方部落。
这里“中国”指畿内之地,后来由此引申到凡是天子或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称之为“中国”。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诸葛亮游说孙权时把曹操一方称为“中国”,是因为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占据汉庭的地位。
又如:
“夫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韩愈《上佛骨表》
国内、国中、内地
“中国不存公”——《谷梁传·昭公三十年》
是鲁国季孙氏不允许鲁昭公在鲁国国内存身。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史记·孝武本纪》
是指天下名山三座在少数民族地区,五座在内地。
中原地区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庄子·秋水》
这里的中国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中原地区,上文意即:想想中原在四海之内的大陆上,不就像大仓库中的一粒米那么微不足道吗?
类似用法又如:
陈良,楚产也,悦用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孟子·滕文公》
陈良本来是楚国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史记·南越尉佗列传》
形容秦末乱世:中原侵扰混乱,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安定的,豪杰纷纷背叛秦自立一方。
诸夏之国、诸夏居住之地
周代尤其是东周把华夏族居住地建立的大小国家称为诸夏,相对于周边夷狄之国,就称为中国。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是分析齐桓公时期的严峻形势:南夷和北狄占据的地盘已经要连起来,诸夏的中国命悬一线。
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为诸侯皆来至也——《谷梁传·僖公二年》
江国、黄国是位于河南南部的嬴姓国,也未列入中国。
《何尊》——宅兹中国
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青铜器何尊由于出现“最早的中国”铭文而闻名于世。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劳子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顺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这段铭文大意:
周成王开始迁都成周,并按照武王的礼制举行了福祭。祭礼从天室开始。四月丙戌,成王在京室对宗小子们发布诰命说:“当初你们的父亲曾辅佐文王,为文王效劳。因此文王接受了上天之命。武王克商以后,曾向天卜问:’我要住在这天下之中的地区,在这里来治理四方的民众!’你们这帮宗小子,那时还是不懂事的孩子。现在你们要学父辈公氏的榜样,为上天立功,完成使命就会受到后世的祭祀!”成王是谨慎、按上天意志行事之人,发布诰命后,还赏赐给何贝币30串。何做了一个祭祀口公的祭器留念。这件事发生在成王五祀之年。
这里即是“中国”一词的滥觞。其意指天下之中的地区,兼有上面中原和国都两层意思。也就是指新营建的成周洛邑。
由于西周时期是否曾迁都于洛邑,史料记载较为模糊,之前史学界颇有争议。《何尊》的出现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目前仍有不同看法,一则“迁”字有不同认读;一则有人认为既然“中国”早期可以做国都讲,所以成王训诰的地点也可以是在镐京,更何况何尊出土之地即在陕西。
其实有两点足以反证:
成王在洛,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
文中明确复营洛邑,并且周公(或引武王语)以天下之中来形容,与何尊之“中国”相呼应。并说迁都洛邑的一个原因是四方诸侯来此进贡,路途大致均匀。
另外文中明确训诰具体地点“京室”,结合作册令方彝、甲戌鼎记载,此乃成王在成周新建的宗庙公室名,而成周指洛邑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