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值此之际,新华出版社特制了一份书单,用我们精心挑选的10本书,陪伴各位“读过”这一天。
《金银潭抗疫纪事》
熊金超、冯国栋、侯文坤编著
ISBN-7---2
定价:58元
医院是武汉最早集中收医院,也是这场全民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本书通医院作为此次疫情“风暴眼”所经历的系列事件,映射此次疫情全貌。通过人物、事件讴歌了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舍生忘死的崇高职业精神,和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家国情怀。同医院为武汉乃至国家在疫情防控、救治机制以及社区联动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努力。此外,本书还以时间为顺序集中收录了中国在同世界携手抗疫过程中,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经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事实。
《崇高使命——白衣战士武汉、湖北防疫抗疫纪实》
《崇高使命》编写组编
ISBN-7---1
定价:58元
本书为新华社记者集体采写,忠实记录了防疫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务工作者们逆行冲锋在危险的最前方,以血肉之躯为国家安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隔离墙”。新华社记者们通过一篇篇对白衣天使的现场报道和图片,记录下一个个平凡的英雄,一个个动人的瞬间。这些记录,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们敬业奉献的医者仁心以及崇高的职业精神。这样的精神将鼓励着我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为最终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中国抗疫简史》
张剑光著
ISBN-7---6
定价:39.8元
《中国抗疫简史》由上海师范大学张剑光教授在研究基础上,于春节期间紧急修改完善而成。全书梳理了三千多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讴歌了中华民族面对疫疾的无情摧残,一次又一次同舟共济、坚定顽强地抗击战胜疫病的民族精神。作者还总结了中国历代对疫病的思想认识发展和医治技术进步。
《向往——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全收》
王磊著
ISBN-7---0
定价:49.8元
本书以“农民工司令”张全收一路打拼为主线,以拐子杨村经过改革开放大潮洗礼后的变化为缩影,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的原生态境遇,描绘了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亿万农民工从“粒粒皆辛苦”到“打工能吃苦”的不凡经历和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阐明了“成功,往往需要几代人的付出”这个朴素的道理。
《诗韵国学:女性影响力》
ISBN-7---3
品墨编著
48.00
书稿用诗歌讴歌女性的才情、风骨和气节,用国学展示女性的魅力、奉献与品格。从才华横溢的卓文君、李清照到冠军教头郎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等,展示了各个时期,不同年代女性在各自领域的风采,帮助广大女性读者从中汲取促使自己不断前进的正能量,称为有智慧、有理想、有魅力的新时代女性。
《记者徐勇》
陈贽、梁相斌主编
ISBN-7---3
定价:38.00元
年11月20日,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勇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徐勇去世后,新华社的同事和新闻界同仁纷纷发表纪念文章,追忆徐勇。中国记协发来慰问信说,徐勇同志为国际传播和舆论斗争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中国记协对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十分痛心。新华社授予徐勇“社长总编辑奖”,表彰他长期深耕国际新闻报道。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华社播发的徐勇代表作品,包括他撰写的人物报道、科技财经报道、国际报道和抗战纪念报道等有助于读者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提升专业素养;第二部分精心选编了同事、同行怀念徐勇的文章,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在工作中不断践行“四力”,坚守理想、勤勉敬业、热忱待人的记者形象,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决胜新空间:世界军事革命五百年启示录》
戴旭著
ISBN:-7---1
定价:58.00元
《决胜新空间:世界军事革命五百年启示录》聚焦世界五百年来的军事变革,从军事史、技术史、经济史等视角,阐释军事战略层面的设计对世界形势的重要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宋徽宗时代》
ISBN:-7---5
余耀华著
定价:49.00元
北宋覆亡,有人认为是政权腐朽,有人认为是敌人太强大。这两点都不足以解释北宋积弱与灭亡的根源。本书以史家的视角,从浮华背后的危机、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军事秘经济文化的冲突等方面解读北宋的覆亡。
《哈耶克舌战凯恩斯——思想的巅峰对决》
托马斯·霍伯(ThomasHoerber)著
ISBN:-7---2
定价:45.00元
在这本书里,作者托马斯·霍伯对这两位伟大学者的现代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历史性考察。作者认真研读了两位学者的代表作,凯恩斯的《通论》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并将他们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满目疮痍的背景下考察。作者认为,理解这两本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的经济与政治现象,比如经济危机、全球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等。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凯恩斯是如何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将重点放在政府监管上的,以及哈耶克对肇始于中央计划的专制主义的谨慎与忧虑,最终形成了与凯恩斯不同的经济思想。通过将经典经济学理论通俗化并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作者呈现了一幅清晰的图景:历史是如何影响并形成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气候的。本书视角广阔,观点鲜明,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察,通过将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阐明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以及仍然可以学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日本近代史》
[日]坂野润治著
杨汀、刘华译
ISBN:-7---4
定价:68.00元
本书分六个阶段讲述了年至年共80年的日本历史。如果用日本近代史固有的语言来表述各个时代,六个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公武合体”→“尊王倒幕”→“殖产兴业”→“明治立宪制”→“大正民主”→“昭和法西斯主义”。不过,即便列出了各时代的特征,仍无法明白各时代的相互关系。于是,作者将这六个阶段改称为“改革时代”→“革命时代”→“建设时代”→“运用时代”→“重组时代”→“危机时代”。“公武合体”相当于“改革时代”,“尊王倒幕”相当于“革命时代”,“殖产兴业”相当于“建设时代”,“明治立宪制”相当于“运用时代”,“大正民主”相当于“重组时代”,“昭和法西斯主义”相当于“危机时代”。
本书将年以暗示“危机时代”终结、“崩溃时代”开始的形式结束了分析。原因在第六章中也有论述,就是说,“崩溃时代”自日中全面战争开始,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到太平洋战争会以失败收场。
对于日本战后近70年的历史,作者认为,虽然“革命时代”找起来比较困难,但除此之外的“改革”→“建设”→“运用”→“重组”→“危机”乃至“崩溃”的各阶段,感觉都可以从战后的历史中找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