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之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的历史交汇点,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必将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注脚。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经历就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坎坷,虽历尽沧桑,却始终初心如磐,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祉。在高高飘扬的红色党旗引领下,无数令人感怀的中华好儿女,舍弃小我,为共建小康社会,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前赴后继,奉献青春,挥洒热血。而今展望未来,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百年征程,我们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自信,满怀信心,饱含信念!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必将在世界舞台上再创辉煌!实现新中国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百年辉煌映日月百家书画谱新篇。值此日月同辉,山河同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时代丹青文化传媒拟举办“百年·百家——当代中国画百家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特别邀请展”,邀请当代画坛一百位中国画名家,用手中的画笔,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百年奋斗中,汲取滋养,激发灵感,创作出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讴歌新时代、讴歌红船初心的美术精品,以有温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搜狐首页、网易新闻、腾讯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家号等数十余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一次参展,永久在线。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学术顾问:赵成民(北京画院画家)展览时间:长期陈安茗参展画家陈安茗,原名安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画研究中心主仼。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欣赏我看陈安茗的画文/张桐瑀我是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曹建华那里知道安茗的。建华兄说发现了一个人才,如果得法,将来可了不得。后来见了安茗和他的画,知道他学王原祁。当时的感觉,用笔很拙,有胆量也有感觉,但是规范不足,时有露锋乱笔,粗头乱服。湖口望庐山瀑布江流天地外年,在建华兄的推荐下,安茗参加了国家画院龙瑞先生的高研班学习。这个班要求从临摹开始,学习任务繁重,超出我们的想象。建国以来,徐悲鸿提倡,一切造型艺术要以素描为基础,但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中国画的造型手法就要失传了。中国画坛就少了许多画的好的画家。究其原因,是中国画独有的造型手法被素描给遮蔽了,画家用造型能力去画画,用速写的办法去画画,用水彩的办法去画画,用西方的办法去画画,就是没有用中国画的手法去画画。龙瑞先生提倡回归传统,就是首先要寻找中国画的传统手法。安茗有幸,参加了这个高研班。在这里,他就像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了一次。从王原祁过渡到王蒙,面对王蒙的一张画他往往临摹十几遍,论"斤"计算的快速临摹就更难以计算。龙先生独特的教育方式,使这个班的很多学员成为佼佼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江天自如何青枫江上×cm年泉声带雨出溪林×cm年安茗原来是画版画的,属于西画,通过临摹他转过来了,但是像前一阶段,他的画给人经络还没打通的感觉,还有点纠结、缠绕,不舒展。安茗在曹建华老师的影响下不断进取。去年,安茗在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的展览,就脱胎换骨了,感觉他把笔墨的任督二脉打通了,舒展了、舒畅了、清朗了、一切都很自在了,不是刻意了,笔墨和画面都不期然而然,无意佳而佳的一个状态。我想,这是对他自己的一个修整,一种锤炼。他是大智若愚,就如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作品也和他人一样,表面看起来好像不讲究,实际上是很讲究的,画面的留白,曲线直线,外紧内松,左紧右松,他都会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思考。安茗对天地依然很在意。现在的人画画对天地一般不太在意,这一点我觉得很难得。更难得是安茗有一个责任担当,一直在广东倡导以笔墨为核心的山水画,坚持用纯粹的笔墨语言在交流着。坚持带团队带学生,这个重任还一直放在身上,还要带着一支队伍往前冲。胸中有诗×59cm年泊舟淮水次×69cm轻舟过去真堪画×69cm现在是中西交流的一个桥头堡,难免会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更注重造型与形式,从而忽视笔墨。在这样的一个对抗当中,谁能赢,现在不好说。但是,从总体上而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想最后不管怎么样的较量,只要中华民族不灭,这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笔墨精神的画种一定会得到张扬。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中国画越来越纯粹,回到了原来的本位上。上世纪85、89思潮,追求所谓抽象与具象,现在看来是失败的。这两个方面与中国画没有多大的关系。观念和媒材与中国画也没多大关系。但是,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盲目追求了三十年,错了三十年,三十年干了一件徒劳无益的事情。龙瑞先生提出回归传统,"正本清源,贴近文脉",就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安茗紧随龙先生的步伐,用自己的创作实践默默探索着。山色欲开疏雨外渔舟逐水渔舟逐水夏山春今天,我们从一个画家画画的年轮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安茗已经有四个阶段的年轮。第一个年轮是他的版画;第二个年轮是他临摹王原祁画法的画;第三个年轮是他从传统走出来,还没有舒展的那个阶段的那些画。经过这些年,特别是去年在北京举办了三场展览,他的画打通了传统学习的笔墨经络,进入了他的第四个年轮。黄宾虹的画有两个阶段,安茗已有四个阶段的年轮。这种经历,是一种难得的财富。现在,很多画家没有年轮,从年轻学一种模样到老了还是这种模样,就是只有一层年轮。一层,实际上不是年轮,是一层牛皮,因为是牛皮就长不大,它就得靠吹。所以,安茗有了自己的笔墨年轮就显得难能可贵。我想,再有几个年轮的发展,假以时日一点点去丰富,安茗的画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张桐瑀: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条屏四条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