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日系车11月集体溃败,难道都是新能源惹的
TUhjnbcbe - 2025/6/9 19:20:00

继造车新势力发布11月交付量之后,日系品牌也陆续发布各自单月交付量,与新势力普涨行情截然相反,包括本田、丰田、日产、雷克萨斯在内的多家日系车企,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在10月份相对稳定,甚至个别日系品牌依然强势的背景下,突然出现集体性溃败,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先来看日系品牌11月份具体销量情况。

日产11月销售4.79辆,同比下滑52.5%;丰田11月销售14.04万辆,同比下滑18.4%;本田11月销售7.8万辆,同比下滑42.8%;丰田高端品牌雷克萨斯11月销售辆,同比下滑22%;至于讴歌、英菲尼迪两个高端品牌,由于本身体量太小,完全可以排除在外。

各家给出下滑原因出奇的一致。

提及各日系品牌在华销量的大幅度下滑,它们给出的理由是出奇的一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4S店大面积关停,半导体芯片等零部件短缺。

日系在华车企给出的答复,应该是所有11月份销售业绩不理想车企的统一答复,反正卖不动了,就归罪于疫情和零部件短缺。

我们必须承认,11月份,国内大环境确实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多个城市确诊病例数量激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激增,学生被迫回家上网课,餐饮、娱乐、超市等公众密集度较高的场所系数关门歇业,消费者根本没有机会花钱,因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限于汽车行业,对于所有实体经济都是一次几乎致命的打击。

不过,时间倒回10月份,丰田中国以17.05万辆的销量,实现了同比20.1%的正增长,是所有在华日系品牌当中唯一一个月销实现正增长的,除此之外,本田、日产、雷克萨斯等品牌,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本田中国下滑28.5%,日产同比下滑10.6%,雷克萨斯则是持续性下滑。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丰田11月份美国本土销量增长10.2%,电动化车型下降9.4%,与中国区的表现恰好相反。

造车新势力崛起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深挖日系11月份集体溃败的原因,除了上面车企提到的大环境恶劣、零部件短缺之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但它对于日系究竟起到多大的约束作用?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更多的动力来自于自主品牌,至于造车新势力贡献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比如11月份,以埃安、极氪、零跑、理想、蔚来等为首的新势力,总计交付量勉强突破10万辆,其市占率并不足以让日系出现几乎腰斩的下滑,对日系传统燃油车有一定的狙击效果,但不会太明显。

特斯拉11月份首次单月突破10万辆,同比增幅超一倍还多,model3和modely分别定位27-35万元的豪华中型车和30-40万元的豪华中型SUV,对标日系高端产品。不管是丰田、本田,还是日产,主销车型价格维持在15-25万元区间,特斯拉利用纯电给日系造成的杀伤力同样不足以腰斩对手。

比亚迪11月突破23万辆,虽然同比增幅明显,但环比只有6%的正增长,10月份的日系品牌还没有这么不堪,要说比亚迪一己之力击溃日系联盟,那是太小看日系车的力量了。

新能源汽车的扩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借助11月份实现跨越式的增长,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日系车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

自主品牌全面渗透才是主因。

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人物,其持续正增长的趋势,间接反应出本土汽车品牌的逆跌,比如奇瑞集团11月份售出10万+,同比下滑只有9%,虽然大多数自主品牌还未公布具体销售数据,但自主品牌普遍处于逆势增长,或者同环比微跌的状态。

要知道,受疫情影响,迫不得已关闭部分门店的,可不止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同样需要作出调整,所以说,大家遭受到的环境压力是基本相同的。

自主品牌当中的燃油车依然在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我们不要被铺天盖地的新能源舆论所误导,毕竟年截至目前,我国新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不到25%,注意,是新车渗透率,如果统计总体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这个比率还会更低。

微型车目前已经被纯电动汽车彻底吞并,比如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Aumin等,但日品牌中早已找不到微型车产品了,日系小型车同样找不到五六万元的产品,绝大多数集中在7-10万元区间,国产纯电动微型车确实有向上冲击的产品,但体量同样不大,比如奇瑞小蚂蚁、零跑T03等车型,海豚则是主打小型车市场。

年1-10月份,微型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高达99.9%,小型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为14.3%,小型车对日系品牌有一定冲击,但不足以致命。

年1-10月份,紧凑级、中型轿车当中,纯电动车渗透率均不足20%,中大型车纯电动车渗透率达到了21.8%,大型车则仅有1.5%。

从各个细分市场纯电动汽车渗透率来看,纯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微型车、小型车和中大型车领域,销量主力紧凑级和中型车影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从近三年来燃油车、新能源车销量走势来看,燃油车波动期间产生的市场空缺,并未被新能源补足,在经历前两年不规律的走势之后,今年双方呈现出近乎一致的趋势,这说明新能源汽车还没疯狂到鸠占鹊巢的地步。

所以说,国产燃油车仍然在发挥巨大的号召力,如果说合资时代的褪去已经初露端倪,那么,新能源只是把自主品牌推到了前台,让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实现了整体的弯道超车,连带燃油车也受益了。

汽车消费方向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如果说自主品牌受益于新能源产品的带动,那么现如今的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会把国产车纳入备选池但当中,甚至头脑中的第一选项就来自自主品牌,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曾经满脑子合资车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的局势非常明朗,国产车全面扩充市占率,借助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冲击中低端市场,倒逼合资品牌采取价格战,比如近期以丰田、大众、本田等为首的合资品牌,就不断刷新旗下产品的裸车价底线,如果不是果断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恐怕四季度的合资品牌销量,还会更难看。

写在最后:虽然11月份的日系品牌成绩单挺难看,但大家还得耐住性子,因为德系、法系、美系等合资品牌还没有公布销量数据,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并非针对日系而来,这个冬季对于中国本土的任何一个合资品牌来说,或许是最难熬的一个季节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系车11月集体溃败,难道都是新能源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