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乡美文化ID:gh_fdf」
《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启事
四季度征稿时间: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季度季赛评选初选时间:年1月9日
我的家风故事(散文)
文/王家臣
初冬的豫西丘岭山区城乡都散发着初冬的暖意……我想:明天周末,趁天气晴好,决定下乡到田园采风拍点乡村农民劳动的场景,颂歌新时代的农村新生活。节日回家陪睡在98岁母亲身边的我头一天晚上就产生了这个念头。
向妈要零钱。
“妈,给我一块钱,我要坐公交车用!”由于当今社会所有费用支出大都是一机(手机)搞定,身上很少装现金,更不用说装一些一元钱纸币、五角钱硬币等零花钱了,很不方便,故只有向老母亲张嘴要钱以解燃眉之急,知道她老人家手头有零钱。“中,我这儿有,在我袄布袋里,我现在给你取!”母亲在棉袄口袋里翻来翻去。大早上起床,就给近百岁母亲要钱,作为50多岁的儿子身为四级高级主办堂堂正正的国家公务员,每月薪金在4位数的工资,是不是有点小“抠门?”妈妈小心翼翼地把裹在装餐巾纸的塑料袋拿出来一块钱塞给我说:“给你俩五毛,够不够?”母亲又嘱托说,“零钱我布袋还有哩!”“够了、够了,足够了!”我安慰着母亲。这简短几句的对话声,仿佛又回到童孩时给大人(亲人们)要钱的一次次、一幕幕勤俭的家庭故事……
盼大哥回家。
大哥是参军保国退伍后在一家县办企业英豪黄门煤矿上班的,离家有30多里地,来回需要步行一半的路,再坐拉煤小货车一半的路。只要大哥星期天回家,我就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母亲要让大哥背上40来斤的小麦或玉米去三里地之外的东安头村磨面或拉糁,这时大哥非要我去做伴,我肯定要讲价钱,不给钱我不去,无奈大哥就给我五毛钱,我跑得疯快跟在他屁股后边走一个来回,偶尔还能帮大哥拿点东西,这一天下来心里美滋滋的。
给你五毛钱。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年清明节学校要求学生到距县城30多里地的仰韶烈士陵园扫墓,那天正好从单位回家休息的父亲关切的说:“你真大点点(俗言:“小”的意思),第一次出远门,又是去县城,给你五毛钱二两河南粮票,晌午买点饭吃。”我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来得及说,飞毛腿似的就跑过去和同学们一同往县城跑去。一整天,五毛钱花完了,只剩下二两粮票啦!
有五毛钱不会花。
年9月的一天,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初中以上学生到渑池县城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追悼大会上,缘于毛泽东一生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日夜操劳所故吧,感天动地,追掉会从下午3时开始下雨,一直下到晚上,追悼大会结束后,十二三岁的两个娃娃(本人和一个堂兄)竞然手里拿着五毛钱不知道买点东西吃,宁是饿着肚子从县城穿过陇海铁路,途经西河南、牛峪沟、杨村、段村到青杨沟的家。一路上穿着湿透的衣裳,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家,全身上下湿的透透的,母亲怕我感冒,提前做一碗姜汤让我喝下去,驱寒防病,然后去煤火上烤我淋湿的衣裳,明天上学还要穿。
新时代的今天一部手机管“万能”,从早起到天黑、从买菜到买衣、从小家到厂家、从写稿修稿到发稿、从拍片修片到发片等等一“机”生成,一“键”搞定。手机干掉“所有”……新社会、新生活,五毛钱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来说不起很大作用,甚至掉在地上个别人也懒的弯腰去捡,五毛钱不就是能买半个锅贴馍或火烧馍,连一包盐钱都不够。但五毛钱对于“20后”的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它能救你一时一世。
五毛钱,它的作用尽管不大,但这是父母手头宝贝,是对子女关键时候所付出的爱,到现在她们老人家把五毛钱看得比碾盘还大,彰显了上个世纪一代人们勤俭、朴实、厚重的淳朴家风。
审阅:刘培华
简评:虽然讲述的是“我的家风故事”,却彰显了上个世纪一代人们勤俭、朴实、厚重的淳朴家风;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讴歌新时代的农村新生活。
终审:严景新
作者简介:王家臣,笔名:印象,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渑池县税务局。现为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人民摄影》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渑池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社》《河南日报》《三门峡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次获国家、省级作品奖项。
图书出版升级来袭!
国内书号、国际书号:汇集国内各级出版社国内正规书号出版,企业合作,价格优惠。新增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天猫等各大图书发行渠道。
现在国际书号越来越受广大作者的追捧了,出书价格低,出书时间比国内书号快上几倍,是大众人群出版最佳选择!凡在本平台代办国内外书号图书出版,赠送在平台免费推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