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学风自胶东来,让精彩在这里绽放
TUhjnbcbe - 2025/7/26 18:51:0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txbyjgh.com/

山东同仁药膳荣获两项历史上里程碑式“文化品牌”

文/刘玉涛

年8月8日,山东同仁药膳举行“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创作基地”暨“山东省写作学会写作基地”揭牌剪彩仪式在龙口举行。来自河北大学、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会员30多人参加,共同见证龙口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化盛事,两大文学基地在龙口揭牌成立,将激发繁荣文化发展新活力。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主持人刘思瑶即兴说,贵人出门雨水多,相信各位嘉宾都是冒着喜雨来到我们的活动现场,中国有句俗语,风来运来,雨到财到,这场喜雨宛若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这也寓意着以后的日子里,各位嘉宾都能够:顺风顺水顺财神,朝朝暮暮有人疼。然后她热情的介绍来宾名单:龙口市文联副主席于本峰,龙口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延安,龙口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王景科,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青未了散文奖主评委韩品玉,山东省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倪志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写作与评论委员会主任焦红军,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写作与评论委员会委员、散文家、原潍坊市农科院院长赵建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写作与评论委员会委员、散文家、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秘书长刘玉涛。

于本峰副主席、邢延安董事长、韩品玉会长先后致辞讲话,由韩品玉会长、焦红军会长、于本峰副主席、邢延安董事长为“齐鲁晚报青末了文学创作基地”“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揭牌,会场上此起彼伏雷鸣般的掌声。“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创作基地”和“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的成立将开启龙口文学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龙口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文化龙口”、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确立了“诚信、崇商、友善、进取”的城市精神,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振兴文化产业,着力保护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底蕴深厚的悠久历史文化,有力地提升了龙口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

龙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自古以来,物阜民丰、名人辈出,徐福东渡文化,齐鲁儒商文化,胶东红色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尽显风流。山水养心催生创作灵感,生态沃土绽放艺术奇葩。龙口是山东省写作学会理想的写作基地,是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创作基地快乐的精神家园,足以为胶东乃至全省的作家提供丰厚的文学创作素材。真切的希望在座的各位作家站在龙口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高度讴歌龙口、赞美龙口、宣传龙口。于本峰副主席如是说。

文学搭台,经济唱戏。邢延安董事长讲话中指出:山东同仁药膳餐饮有限公司,秉承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在黄县药材公司的旧址,取“登仁寿”的“仁”字,同心同力研发了“同仁药膳”,它是在古代“食疗”、“食治”、“食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药物与食物相搭配,经过烹饪加工制作出来的能防病、治病,且色、香、味、形的美味佳肴。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可以取得“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效果。一份好的“同仁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龙口舌尖上的“同仁药膳”,给人以余味无穷的魅力。

一年前,壹点号龙口文学在齐鲁壹点刊发《“登仁寿”与龙口舌尖上的“同仁药膳”》一文开始,山东同仁药膳与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这一次被授予“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创作基地”荣誉称号,“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在此揭牌成立。是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将为龙口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韩品玉会长对龙口的历史文化发展和文学素养氛围表示肯定,他表示两个基地的落地旨在搭建起一个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文学的舞台,鼓励学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讲好龙口故事,传承历史文化,为龙口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在致辞中他说:今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文学创作基地和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将要在山东同仁药膳揭开她具有迷人的文学风采和文企联动担当的喜庆面纱。

追溯山东省写作学会四十载历程,在冯中一、张蕾和王景科教授三届会长的导引下,筚路蓝缕,沐风栉雨,开启进取,玉汝于成,使学会成为一支在全国写作界和省内学术团体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文科学学术性社团组织,在教书育人、社科研究、文学写作、学术交流、教材编写、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实绩。中国写作学会认为我会“为山东省的写作事业和中国写作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学会十余次获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级先进学会和先进社团称号。

近几年来,学会进一步打开思路,拓展发展。一是跟踪时代脉动,联袂融媒体平台,为学会工作插上一双可以起飞的翅膀。学会联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展山东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杏坛杯山东省中小学生语文教师写作大赛,目前这两项赛事均进入初评阶段;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赛事,上个月刚刚揭晓。二是坚定地走出象牙之塔,踏踏实实地走向社会,在大自然的芳草地、在乡野庄稼地和企业的生产线上,深入生活,体验现场,采摘美德,获取灵感。

这两个基地挂牌之后,不是一挂了之,而是我们双方共同建设新的起点:有方向的起点。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文学爱好者进一步明确写作方向,打造具有正能量的作品;有培训工作的起点。我们可以进行以散文写作和评论为主的文学研究培训,也可以进行龙口和烟台更广大文学受众所关心和需要的其他体裁文体培训,以及以药膳为抓手的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培训;有切磋互补的起点;有延伸服务的起点。以《往事如歌》为例;有活动范式新创的起点。山东省写作学会与胶东散文的合作,不是上下级学术组织之间的啮合,而是省级学会团体与地域学会团体之间的合作,由于这一活动又得到了龙口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同仁药膳企业的抬爱,因而又打上了地方支撑和文企联合的高贵色彩。衷心期望这一合作样式可以缔造出丰实的硕果。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为可期。文学是记录奋斗历史、赓续伟大精神的鲜活载体,文学是激励追梦圆梦、扬起理想风帆的强大动力。当下的时代,写作正逢其时,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从齐鲁沃土中汲取不竭的力量,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讴歌,为时代捧出最美的芬芳。

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是山东省写作学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中国作协、山东省作协关于“到人民中去”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又一有益的探索与创举,旨在搭建基层作者与省内外作家交流的写作平台。这是山东省写作学会建会40年以来,首次在省内揭牌成立“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开创了历史先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将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己任,以“乡土、思想、文化、历史、原创”为写作基地的宗旨,顺应当代学会发展,做有价值的写作文学。文学风自胶东来,让精彩在这里绽放。

附:山东省写作学会简介

山东省写作学会成立于年5月,是以山东省高等院校从事写作教学和写作研究的教师,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以及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为主体的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社团组织。本学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山东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学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团结和组织写作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积极探讨人类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建立和完善写作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提高写作教学和科研水平,普及写作知识,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山东省写作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发扬“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良好会风,不断拓宽新形势下学会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在组织发展、学术研究和写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学会组织不断壮大。建立大写作的观念,除高校教师,还广泛吸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等领域的写作研究和实践的有关工作者;学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下设秘书处、学术委员会、教学研究委员会、网络信息委员会和会刊编辑委员会5个职能部门。学术研究成绩显著。

山东省写作学会成立以来,共举办学术年会百余次,大量有影响的专著、教材、论文问世,许多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会组编的《写作研究论文集》7辑,入集学术论文余篇;学会还对会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年度评奖,一支在全国有影响的写作研究、实践队伍正不断发展壮大。实践理论,服务社会。学会有一大批长期在写作教学、实践一线的教师、编辑、记者、秘书、作家,有一批参与中高考、公务员考试命题阅卷的专家,有一批为政府咨询、为企业培训的学者,他们在工作之余,实践写作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为基层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写作讲座活动,普及写作知识,培训电脑写作、应用写作,辅导快读快写,组编报告文学集20部,宣传先进典型余个,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了突出贡献。学会的工作赢得了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民政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连年被评为省级先进社团。

著名学者冯中一教授、张蕾教授、王景科教授曾担任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现任会长为韩品玉。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风自胶东来,让精彩在这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