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农民,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就是面朝*土背朝天的勤劳模样。他们不同于都市人的刻薄与算计,虽清贫但淳朴憨厚,由此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这不过是人们的臆想,如同想像自己喜爱的影视明星一样,片面而武断。
农民终究是为了生存而不断努力的芸芸众生而已。尤其是高节奏利益化的当今时代,为了生存他们常常颠覆人们的想象。可是当一斤粮食不及一瓶水贵时,凭什么要求他们淳朴。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品质,说到底不过是人们不负责任的道德绑架罢了。
农民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最基础资源的人,经历最多的辛劳磋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那些拿着基础资源依靠商业手段获取利益的人们在吸干农民的血后,不断哄抬一切生活物资的价格。
底层农民负担沉重,不仅如此还要遭受世人诽谤,何其痛惜!
无论兴亡农民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晚年的张养浩对这个残酷世间的感慨。这里的百姓虽不是特指农民阶层,但大抵是指那些没有权势依靠自己劳作换取生存资本的人们。
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国度,农民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天下的兴盛皆是他们的血汗灌溉而来,可一旦步入盛世,这群为家国付出所有的人却总被无情抛却。
在朱门酒肉臭的荒唐岁月里,即便是统治者也不会再顾念这些为天下付出的辛劳者们,剥削压迫是刻在他们身上摆脱不了的标签。
当到了山穷水尽,易子而食得地步时,这群人只能依靠自己的血肉之躯豁出性命再去博取一次,封建朝代的末年,农民起义几乎是标配。
可即便如此,这群为了自己的生计拼搏的农民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以及好名声。他们大抵被归类为一群只知道依靠自己本能行事的野蛮人。不顾大局以及朝堂的稳定与安危,带来的不过是一场生灵涂炭。
不可否认,面朝*土背朝天的农民并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可这些是社会法则下的必然结果,总要将农民禁锢在田地里辛劳工作,才能满足其他人的生活。
他们就是一群被不断剥削以及压迫的人,即便是当今时代有着诸多*策的扶植,但处于生产经济链条底端的农民依旧是最辛劳的。
或是出于安抚,或是为了安慰自身,千百年来讴歌农民的诗歌与故事不计其数。农民们大抵被塑造成淳朴且饱经风霜的模样,其实这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驯化手段以及他人的臆想。
农民也不过是一群为了生存汲汲营利的平凡人,虽不具备文人骚客的才学,但是一方土地上的谋算从来都不比庙堂里来得少。
恰如《*原》里白、鹿两个家族族长的争斗一般,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却也是家族祠堂前的斗士。为了权谋利益不停地算计对方,防备他人。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即便是一亩三分地的利益也会争夺不停。农民们在整个社会的经济链条的争夺里沦落为底层,又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再为他人不屑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时,这些没有很好储备以及保值资产的农民率先受到冲击,他们会沦落为流民甚至是社会的不良份子被谴责。兴亡交替里,他们不得喘息从来皆苦。
时间的指针来到现代,扭曲的经济价值观催生出高房价、昂贵教育以及负担沉重的医疗消费,农民为了生存也只能步入市场经济中变得斤斤计较起来。
而有些人却依旧拿着旧诗文故事来道德绑架农民,逼迫他们淳朴憨厚,若是露出半分算计的心思便斥责他们心思变坏了。
其实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他人的才是最肮脏的,不过是期望所有人为他的利益让道的自私者罢了。无论是农民还是其他芸芸众生不过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罢了。
扭曲的经济价值观近年来,关于农民打着“绿色健康”标签卖三无产品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冒充者,但也有一些无视道德法律的存在。
这些人抛却良心谋取利益,自然是自身品德有亏,只是能堂堂正正做人又有谁愿意背负骂名了?扭曲的经济价值观势必要为这场人文失落买单。
《道德经》曾云: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争。而在这个经济泡沫化严重的年代,衣食住行都开始水涨船高,更不论医疗教育这些高端领域了。
农民辛苦劳作出的一斤粮食可能根本比不上一瓶包装精美的水来得贵。他们忙忙碌碌一年,可能抵不上某个奶茶店或是蛋糕房一天的收入。
而这世间的大部分几乎都来自土地,来自农民的双手。农民辛苦种植出的小麦粉根本获取不了多少钱财,但是这些面粉在某个蛋糕房里摇身一变可能就是价值不菲的热销商品。棉花更是如此,由它制作出的衣裳价格能让农民朋友们望而却步。
我们自然不能否定人文艺术创造的价值,但是哗众取宠的经济发展模式里有太多的泡沫,它只成全了一小部分人的财富梦想,却将无数底层人踩在脚下。当现实支离破碎,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初心与良知。
不淳朴的农民开始层出不穷地出现,可那些泼脏水的人又有几分干净,在这样污浊扭曲的世间,为了生存谁不是遭受磋磨与改变。
斤斤计较的农民们也只是为了能够多谋取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让自己的后代不再遭受自己的苦楚。
放眼整个社会,欺骗与黑暗充满各个阶层与领域,农民阶层绝不是个例。他们不过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罢了。
这群从古至今都不太能左右自己命运的群体,不过是依靠着本能生活在这个世间罢了。他们始终是脆弱的,却还要忍受他人的指责与不负责任的标签。
不要为他人贴标签人们之所以会对如今的农民大加指责,除了农民群体面对时代做出的改变外,更有着标签化文化的不良影响。
农民就应该淳朴憨厚,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势必有着性格缺陷,男女交往中拥有着各种好与坏的评判标准等等,无数的标签降临世间。人们已经习惯了透过标签去看待别人与事物。
只是这样看似精细合理的判定方式何其荒唐,且不说通过群体中的某个人的行为对整个群体贴标签是何其片面化的,即便是某个人用某种检验方式评判好坏也是不准确的。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充满了变数,铸就性格行为的因素千变万化,哪有那么多的准则值得推崇。现实却是,很多人并没有他人说的那些性格问题,只是在他人的无声揣度里不断被影响,最终被迫走上某些道路。
对于普通农民阶层的标签污浊名化亦是如此,或许很多农民朋友根本不是人们口中的那样,只是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与其挣扎不如得过且过。
当人们看到印证自己观念的视频文章时会大肆宣传,例如:如今的农民果然如此险恶之类的。仿佛自己是揭示真理的英雄一般。其实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他们根本不假思索,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是他们唯一的信条。
而那些不负责任的指责最终导致这个群体彻底得被污名化。伤害了他人却毫无察觉,甚至带着调侃不断放大问题。面对这些行为,农民朋友们只能沉默,毕竟娱乐化时代不需要他们笨拙的言语解释,只需要更加抓住眼球的信息存在。
世人真的很容易被表象迷惑,农民们为了自己的辛苦所得与那些道貌岸然者争辩时,粗野笨拙的语言与行为势必不如礼貌得体的行为养眼。基于此,很多人会将农民的不幸归结到他们本身素养的低下上。
只是他们受教育程度的不足不正是社会运作的结果,他们在一个推崇人文与脑力的社会出卖苦力只能沦落为时代的局外人接受他人的指指点点。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当自己高高在上时的确很难想象底层是怎样的绝望与痛苦的,即便读书万卷也不能感同身受,是以也别拿着自己的那些学识与阅历随意给他人贴标签,这是一种无知与伤害。
结尾近年来,农民群体的被污名化,除了群体里不断出现在物欲横流世界里迷失自我的个体外,更有外界无知的标签文化作祟。
农民群体付出的辛劳最多却抵不过商业手段的玩弄,自己一年努力或许连他们商业世界的一秒钟利益都比不上,这样的失衡任谁都无法承受。
与其无端地指责农民群体,不如冷静下来思量下这样的不平等是如何产生的,为了团结安宁到底该如何将这样的失衡妥善修复。
转自枕边历史,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版权在作者,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