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人都会呼吸,但是用在唱歌上的呼吸是要稍加训练的。婴儿刚生下来时大声的啼哭,如果你仔细的观察他的腹部会剧烈的收缩,这其实是最正确的呼吸法。要学唱歌,第一步就要先学呼吸,学习如何将气吸入肺尖。要学唱歌,第一步就要先学呼吸,学习如何将气吸入肺尖。
最重要的是透过练习学会如何“用气”。
这“用气”的学问可大了,开始学习声乐的人前几个月都是在学习呼吸用气而已呢。
如何用气确实是声乐的基础,就好像建房子的地基,而当我们的基础稳固了之后,音乐的表现也是需要用气的技巧才能够呈现出来。
现代人吸气只用到了肺部的上一半。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将空气吸入肺尖呢?学习腹式的呼吸除了可以增加肺活量以外,同时是替如何用气做一个先前的准备。
音乐要能够感动人,除了用心来唱歌之外,其他就要看你用气的技巧了。
现在,先来学习声乐的腹式呼吸法吧。
方法
试试看在你认为吐光了之后憋住气,然后再用力吐一次,此时你的腹部一定会凹下,再憋住气,再吐一次气,当你觉得腹部已经快要贴到背时,这时才真的吐光了,然后就张开嘴让空气自动的吸入肺部,由于天生的求生本能,空气会大量且直接的进入肺尖。
再学会吸(吸气)
为了确保吸气时有吸到腹部,你可将手置于下腹部,约在肚脐下方一寸处按住,若是男生有皮带则应在皮带的下方,然后才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吐气吸气,当空气自然进入肺尖时,你就应该会觉得手被推出一些。
若是手没有动静,那么很可能是你太用力的吸气了,由于不良的呼吸习惯,又将气到肺的前半了,如果你的双肩抬起、胸部也扩张了的话那就是这个毛病了。
记住身体要放松,吸气时肩膀一定不能抬。
若是置于腹部的手还是没有动静的话,在吸气时就要想这一次吸气一定要把手推出,吸气时要往下想。
不妨用手加点力向内按,将更容易把气引导至肺尖。必要时可请别人帮你按住腹部,尤其在吸气时还要加一点力气。
通常用鼻子慢吸较容易吸入肺尖,但如果吐光了气时,用鼻子似乎来不及,由于求生的本能,大概张大嘴巴吸气会快多了,也较容易将空气灌入。
步骤
归纳以上所述,练习步骤如下:
1、身体放松,呼吸调匀。
2、压缩小腹将气由口中快速吐出,憋住气,千万不可吸气。
3、重覆第2步直到感觉腹部已快贴到后腰为止。
4、用手按住下腹部,张开口鼻将气吸入直灌肺尖,此时手应被推起。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人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每吐一次气他又小吸一口气,我们的目的是要将气吐光,所以千万不能吸气,直到第4步才能大吸一口气,而且会有活过来的感觉。
我们己经知道了歌唱时的气息,必须要保持在深呼吸的状态下进行,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好歌唱气息!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进行过科学、合理的呼吸训练的同学,会很难做到,很难在发声时保持着深呼吸。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横膈膜呼吸是怎么样进行的、为什么要这样、如何能做到!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有重力,身体有体重,所以当我们早上起床后,由于身体重量的压迫,压力形成在两腰、两肋(我们通常把这股压力称为重心)。导致我们的肺底、包括横膈膜都处在了这股压力控制之下,所以我们发现每一个人只要早上一起床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就很难做到保持深呼吸状态,其实就是软肋被身体重心的这股压力给压瘪进去了,上半个身体重量的下压力完全作用在了横膈膜上,导致横膈膜被压迫而向上隆起弯曲,并被死死的压在了胸腹之间无法动弹,正常情况下人们是很难感知到横膈膜的存在的,更不要说去控制它了,所以当我们在站立状态下是不太容易进行深呼吸运动的,只能用抬胸耸肩的呼吸方式进行呼吸。
除非有时候我们在剧烈运动身体需要更多氧气交换时,才会做那么几下深呼吸,放松下来就又回到胸口呼吸上来了,这是因为我们在站立状态时,由于胸前的肋骨支撑作用,使前胸(上胸部)腔内压力变小从而可以用更小的力量进行呼吸。
如果我们躺下来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由于躺下来之后,身体的重量、重心转移,使压迫作用在两腰、两软肋、横膈膜上的压力消失,这时就会自然的回到深呼吸的状态上。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之后,只要我们在站立时保持好身体重心,移走身体重量、重力对两边软肋、横膈膜的压力,就可以轻松、自然地在身体站立状态时保持深呼深吸的状态!
比如:我们在身体疲劳、乏力时,常常会不自觉的做一下伸懒腰的动作,这个动作会直接让你进行长长的深呼吸几下!
那么我们如何移走重心、重力呢?
我们发现刚才伸懒腰时就可以自游的深呼吸,这是因为伸懒腰时,由于身体脊柱发力向上拔起,使两腰、两肋获得伸展,压迫软肋、横膈膜的压力消失,所以这时深呼吸变的非常自然。
那么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歌唱发声时,保持好脊柱挺拔、保持住身体重心落在脊柱上,就可以很好的解除两腰的压迫力、就可以很好的保持住深呼深吸的身体状态!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著名的声乐老师们,一直强调歌唱时一定要保持好身体站姿、保持好身体重心!!!
图片选自《嗓音解剖》
原来是这样的啊!
正确合理的唱歌呼吸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它是声乐界认可的唱歌呼吸法。它是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腰腹部等相关肌肉一同调节呼吸的方法,能全方位调动唱歌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吸气时肺部膨胀,胸廓扩张,因胸腔被肋骨包裹,横向拓展空间比较有限,吸气时横膈膜向下扩张,压迫腹腔进而使腰腹部扩张。其中最关键所在就是横膈膜的上下运行。正确合理的唱歌呼吸是由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相互配合、相互对抗而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实际上我们人类生来就可以做到是先天具备的能力,比如:在咳嗽、打喷嚏、打呵欠、哭、笑等等无意识状态下,就会出现最完美的呼吸状态。
但人们在语言发声时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因为呼吸和咬字之间的协调关系。
要想在歌唱时能用上横膈膜用气息的张力来发声,就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有可能获得这份能力,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延着后背、贴着脊柱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膨胀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肋圈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其中必须要提到吸气时的力量保持,因为只有保持好吸气的力量才能保持住横膈膜向下扩张的状态,并保持在这股张力上运行,就好像把气息牢牢坐紧在一根有力的弹簧上,
由此可见身体内部的运动发力方向,实际上是在吸气,是在深呼吸的发力状态上发声。我们生活中的深呼吸虽然也要用点力,但是呼吸是没有阻力的,所以平时深呼吸是不需要加大力量的,但歌唱发声时却完全不一样,因为发声过程中,产生声音的器官,在发声过程中是有比较大的阻力的,除声带阻气外腔体、咽壁等等的共鸣需要更大的阻气力量,所以由于发声过程中的挡气阻力大大增强,也就必须要身体的吸气力量同步加大,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唱好歌,就必须要把声音安放在强大的吸气力量上,吸开腔体、吸开发声管道、吸住拽住身体向外发声。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提到对于发声位置着力问题!
好的声音一定是在呼吸支持下运行的,也就是吸气时头部,鼻腔、鼻咽部、咽口、喉咙等等,但声音位置必须放在一个比较容易出好听音色的位置上,也就是腔体内部几个关节点上,这个关节点是指,腔体内几块容易产生高质量振动发声的骨骼之间的连接点,这个点的振动可以同时让声音更具音色、提高泛音能力,集中这个声音点,会使声音更具弹性和延展能力,能体现这些声音能力的点,实际上就是骨骼的关节!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保持好吸力发声呢?
小编的体会是这股吸气力量应该是由身体后背脊柱两侧的呼吸相关肌肉群所控制的,小编在这里申明一下,我并不反对关于丹田气的提法,但丹田小腹虽和呼吸有关,却是间接关系,呼吸和横膈膜、肋间外肌、脊柱两侧的上下提肋肌、腰肌、腹外斜肌等等呼吸肌肉相关,其中大部分呼吸肌肉都在后半个身体上,特别是脊柱两侧,所谓的丹田小腹只是腹外斜肌的交汇点,实际上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并不起主导作用,只能是一个支持点吧!
横膈膜的上下运动力量主要来自后背脊柱两侧的肋长短提肌、背阔肌、腰肌、斜方肌及相关韧带共同协调作用下完成的,其中特别要提到脊柱两侧的肋长短提肌,当这两股力量相互做功时,会上提两肋,特别是胸廓两侧的第十一第十二软肋,会向两侧扩张,从而拉开横膈膜,横膈膜在自然状态下是向上高高隆起来的,两肋向外扩时就会迫使横膈膜拉平,而获得了下降的动能。这就是横膈膜上下运动的最主要力量源。
《肋骨的运动对于呼吸至关重要。因为肋骨前侧斜向下方的。吸气时,肋骨在与脊椎相连的部位发生旋转,就像水桶提手被略微抬起一样,如图:这种旋转使肋骨在躯干侧向上抬升,进而增大了胸廓的横向宽度。当肋骨向上移动时,其前部也发生了向前的移动,进而增加了胸腔内的空间,使得空气流入肺部。本节选自嗓音解剖》
图片选自《嗓音解剖》
《帕迷》
《嗓音解剖》解释产生嗓音神秘而复杂的原理。声音训练师和学生、声乐教师、专业歌手和演员,以及任何对嗓音原理感兴趣的人均可以从中学习嗓音解剖知识和发音原理,帮助科学有效提高歌唱技巧等。扫描上方